跳至内容
在目前极度内卷的环境下,储能企业若要获得长久支持,产品与现金流必不可少。
之前的爆发期,各家外部势力入局看重的是“机会”,如今机会已经失去,打持久战成为了未来储能市场的主旋律,没有沉淀注定不会在储能市场收放自如。
所以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偏重于技术的公司更能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而技术不先进内卷产能的企业,则会在此轮淘汰赛下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起点储能网经过查询得知,近期有3家储能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这3家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但技术各有优势。
近日,为恒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兴业国信资管和晨道资本两家企业领投,并有多家企业和财务机构进行跟投,在2022年该公司完成了Pre-A轮融资,同样由晨道资本领投。
为恒智能成立于2017年,由复旦大学教授孙耀杰博士创立,该公司涵盖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大型储能等多个领域,在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努力下,公司在软硬件研发方面均有建树,致力于光储充一体化以及能源区块链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和销售。
软件领域,该公司有虚拟电厂(VPP)和碳交易等SaaS服务,并有自己的SaaS平台——PANGU OS和ECOS平台;硬件领域则有液冷储能一体机TIANWU系列,该产品特点在于能够预装电池模组整柜出海,目前该技术国内罕有同行业公司能做到。
近日,氢羿能源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中科创星作为领投,势乘资本担任顾问。氢羿能源为初创企业,成立于今年10月,从事材料端的研发与销售,主要聚焦于PEM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及配套系统等方面,公司由一群技术出众的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人员创立,也是国内少有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团队。
两位创始人领军人物为邹吉军、米万良,均为理工科博士出身,其核心团队也由多位硕博专家组成,具备PEM电解水制氢核心部件、设备制造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产业整体成熟解决方案整合能力。
该公司潜力在于国家对氢能转型绿电的需要,目前氢气消费仍属于高能耗领域,其减碳效果不甚理想,所以风光等绿电制造氢成为了重点攻克方向,该公司的技术能在此领域获得重大发展,恰好也是本次投资方中科创星当下和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
保碧新能源今年备受瞩目,原因在于自2022年成立后,一年内获得4轮融资共计15亿元,创造了成立最短时间获最多产业资本投资的记录,投资者涵盖光储充各个领域,完成融资后公司将致力于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方向,从投资转为运营。
该公司获得多次融资原因在于沾到了政策和产业的红利,以及这几年乘新能源东风而上的结果,目前保碧新能源的发展路径主攻三大方向:1.光储充资产的开发以及投资;2.光储充资产的运维服务和设备节能改造;3.基于以上两种业务衍生出的各种管理模式运营等。
成立后该公司获得的项目也不少,在内卷严重的下半年,保碧新能源先后在贵阳吉利汽车、沙钢锰业、惠州博罗新峰药业、优然牧业、沈阳双汇食品以及宜昌当阳华强化工等一批新项目上获得进展。
去年还是一片蓝海的储能行业,随着各方势力的涌入已经变成红海,12月份的投资机构对于储能行业的融资会更加谨慎,从这三家公司实力可以看出,三者均有创新的产品以及强大的研发团队,表面看似“资历尚浅”实则技术底蕴深厚。
目前储能的三条路线中,大型储能的盈利相对缓慢,小型家用储能大部分市场已经被德兰明海、正浩、电小二三家巨头分割完毕,新手难以进入,所以工商业储能将会成为大部分储能企业内卷的主要战场,随着工商业储能赛道逐渐拥挤,这一市场明年会发生何种波折难以看清。
并且三家企业业务发展速度之快罕有对手,“小而新”“研发团队”“产品潜力”等逐渐成为了下半年获得投资企业的标签,这也说明未来储能市场的混战将更加的激烈,一方面一些新秀在努力开发市场,另一方面老牌企业在巩固自己业务的同时凭借产能来打价格战,2024年储能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论持久战方针会成为诸多储能公司2024年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