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储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核心力量,也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2023年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进步、市场动态、政策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01

储能行业2023年度回顾

1.国内大储:增长超预期,但价格持续下滑

2023年,中国的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实现了显著的增长,达到了21.5GW/46.6GWh,这一增幅相比于2022年翻了3倍,远超市场预期。就价格而言,2023年1月至11月期间,储能系统的中标价格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下行趋势持续未见收敛。特别是在11月底,中车株洲报出的0.638元/Wh的报价,刷新了储能招投标的历史最低价记录。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2.美国大储:整体增速保持积极态势,但低于年初预期

美国储能装机量在2023年呈现积极增长,大规模储能项目为主导力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1月至11月大储装机量达4.99GW,年增30%,预计12月新增2.35GW,全年总计7.34GW,增长78%。尽管增速积极,但低于年初预期。

主要挑战是大储并网排队延期,影响了装机量。2023年,美国1MW及以上储能装机和规划总量为8.56GW,前三季度已投运4.38GW,同比增42.04%,第四季度规划4.19GW。与早期规划相比,储能项目投运延期明显,凸显推进大规模储能项目的挑战。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3.全球大储:稳健增长,多地区快速发展

全球对大规模储能的需求继续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光储成本平价的驱动,预计2023年全球大储新增容量将为31.9GW/69.5GWh,同比增长分别为143%和132%。随着新能源配套储能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的成熟,预计2024年全球大储需求将增至39.8GW/99.4GWh,同比增长25%/43%。

除了中国和美国,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大储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智利、南非等国家。

4.国内工商储:低基数下持续高增长

国内的工商业储能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众多企业竞争激烈。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和收益模式的日益丰富,其经济性显著提升。以浙江省为例,2023年1月至11月,工商业储能的备案容量达到了1.38GW/3.61GWh,同比增长分别为275%和161%。

政策支持方面,发布的两部制电价、专项补贴政策以及峰谷电价差的增加等措施,共同促进了工商业储能需求和其经济性的提升。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工商业储能的主要市场,装机容量约为3.7GWh,同比增长120%。2024年,全球工商业储能装机需求预计将达到6.85GWh,同比增长86%;而到2025年,装机需求预计将达到10.8GWh。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5.欧洲户储:23年户储持续去库存,24年Q1有望恢复正常增速

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作为传统的户用储能主流市场,2023年全球户用储能的装机规模约为13GWh。由于欧洲在2022年末的库存积累较多,2023年的出货需求相比2022年有所减缓,导致渠道端持续去库存。尽管如此,装机端的增速仍然超过50%。SolarEdge的三季报预测,第四季度环比下降约50%,但随着库存的消化,预计到2024年第二或第三季度能够恢复到6-7亿美元的季度营收。

户用光储的成长潜力巨大,全球需求持续稳健增长。2024年,德国预计将持续保持高增长,南非也将恢复高增长态势。全球户用储能的装机量和出货量需求预计为17.3/22.2GWh,同比增长26%/37%。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02

问题及挑战

1.国内储能项目受政策影响较大,暂无长期市场化机制

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盈利水平较低,其成长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这包括新能源配储、储能补贴等政策。虽然政策支持并不缺乏,但行业需要的是更具体、更细化的操作指南和方向。

目前,各地实施的政策存在较多的重复性和雷同性,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未能形成稳定且长效的政策机制。这导致了部分地区政策执行的滞后,以及交易模式的单一性,进而拉长了储能项目的回报周期。例如,宁夏某一独立储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仅为3.9%。

此外,国内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和地区政策的不完善直接限制了储能投资建设的盈利潜力,导致储能电站的市场参与度、收益性和贡献率普遍偏低。这反映了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暴露出目前缺乏一个长期化的市场机制来支撑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来促进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性的提升。

2.储能内卷新高度,低端储能将成为行业“不定期炸弹”

行业内卷现象随着跨界玩家的大量涌入而加剧,2023年储能系统中标规模22.7GW/65.7GWh,由200多家企业摘得,企业类型多样,储能系统中标均价持续下行,至12月跌至0.79元/Wh,与2023年初相比近腰斩,出现低于0.6元/Wh的报价。

部分新加入的玩家往往缺乏技术核心,主要依靠低成本生产竞争,但储能项目是长期投资,不能单纯以价格竞争为导向。低价竞争导致的成本极限压缩和交付周期缩短,往往以牺牲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为代价。这种低成本策略限制了对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投入,加之系统测试与验证周期过短,难以充分论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全过程的精准管控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的持续下滑,一些企业势必会因技术研发不足和产品质量等问题而逐渐被市场淘汰。储能产品的高度定制化,如产品设计、器件选型、功能安全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造成了备件难以通用,当原厂商被淘汰后,找到合适的第三方维护服务商变得尤为困难。这不仅增加了行业的运维成本,也对整个储能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CNESA

3.海外市场政策多变,海外大储亦是“修罗场”

海外的政策往往存在两面性,给储能带来巨大利益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限制。例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要求产品必须满足一定比例的美国制造,这促使亿纬锂能和海辰储能等企业积极规划在北美、墨西哥或其邻近国家进行扩产,以适应法规要求并抓住市场机遇。

此外,海外的大规模储能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利润率并不总是高。以芬兰的电力解决方案提供商Wartsila瓦锡兰集团为例,2023年12月,公司正在对其储能与优化业务进行战略性审查,考虑剥离或出售储能业务。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03

发展趋势及展望

1.级而上再出发,24年全球需求预计282GWh,同比增长41%

2024年,预计全球储能需求将达到282GWh,同比增长41%。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和储能的支持力度强劲,预计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工商业储能项目预计将从浙江、广东等地区开始逐步扩展,并与虚拟电厂协同作用。得益于经济性的刺激、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以及中美关系的相对缓和,美国的储能市场将稳步推进。欧洲的储能市场在经历了疫情和地区冲突的影响后,预计将迎来周期的重启,随着库存见底和电网体系的改进,户用储能项目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2.电池向大容量方向持续演进,高电压、浸没冷却、直冷直热等技术登上舞台

电芯技术的进步和容量的提升是储能领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目前,300Ah以上的大容量电芯正成为众多企业竞争的焦点,其中560Ah的产品原型样件已经推出,标志着行业向更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发展。此外,电芯的循环寿命也得到显著提高,普遍达到8000次,而超长寿命产品(12000次循环寿命)的开发更是突破了技术限制,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储能系统的功率需求正经历快速迭代,从100kW到2500kW不等,高压级联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单台储能变流器(PCS)的功率,同时提升了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此外,PCS、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的融合加速,对集成化和模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储能系统的安全维护方面,行业正通过电芯材料、工艺和结构的多方面优化,以及消防介质的革新和PACK级精细化设计,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温控技术也从风冷向液冷、浸没式、直冷直热、无空调冷却等更高效的方案升级。同时,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投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预警能力,为储能系统提供了多维度的安全保障。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质保、成本及技术差距加速行业出清

随着储能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对于小型厂商而言,质量保障问题成为其生存的重大挑战。顶尖的集成商通过提升产品的安全配置,有效地控制了电池故障可能引起的影响范围。据统计,储能事故的爆发期约在项目运行1.5年左右,这意味着,大量新入市的小型厂商可能在2024到2025年期间面临安全事故及随之而来的质量保证赔付压力。

在当前的价格竞争下,设备的自研自制能力成为厂商盈利的关键。对于那些完全依赖外部采购设备的系统集成商,其毛利率可能仅为5%,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亏损的风险。而那些拥有高水平电芯产能和自制直流侧系统能力的厂商,其毛利率可以达到14%,从而有能力通过进一步降价来抢占市场份额。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图片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

算法驱动的交易能力也可能加剧储能集成商之间的竞争差异。当前大多数集成商提供的储能电站运维软件主要功能集中在电站状态的识别和监控上,而未来的竞争焦点可能转移到利用电价预测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运行控制策略上。具有海外市场经验和更大运营项目规模的厂商可能将展现出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

研发的投入是降低成本和构建储能系统交易能力的关键。例如,阳光电源等头部储能厂商的研发投入规模远大于二线厂商,但金盘科技、海博思创、南都电源、清安储能等厂商通过较高的人均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差距。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储能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储能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政策制定者也应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以支持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展望未来,储能技术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在新能源变革的进程中,清安储能也将继续发挥其在能源存储与智慧管理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实现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清安储能

储能液冷系统交流群

储能液冷系统一般由电池包液冷系统和外部液冷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温控厂商一般负责提供外部制冷工业系统,核心部件包括水泵、压缩机、换热器等。内部电池包液冷系统包括液冷板、管路等零部件,一般由储能系统集成商负责采购和组装。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更好的交流,艾邦特建了储能产业链交流群。
方法: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下方菜单栏“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活动推荐:2024年液冷储能系统与消防安全论坛(3月21日 苏州)


一、会议议程

会议时间:
3月20日(周四):14:00~18:00签到
3月21日(周五):7:30~8:50签到;8:50~18:00会议;
会议地点:苏州
会议规模:200-300人

二、议题安排(拟)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如您有演讲意向,请联系艾可:13312943232(同微信)


三、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肖小姐:18476919101(同微信)
邮箱:ab012@aibang.com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方式2:长按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

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推荐阅读


液冷储能系统企业13强

2024年中国液冷储能行业报告(50家集成商)

欢迎加入液冷储能系统交流群

储能集成技术的最终形态是什么?

欢迎加入储能消防系统交流群

储能系统集成有待攻克的三大难题

15家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订单统计,液冷备受青睐

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储能与充电):2023,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