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地区
翔云镇地处南安市西部,全年光照资源丰富,35千伏翔云变超过2/3的配变有分布式光伏接入,绿色能源发电占翔云镇全年用电量高达92.59%。
为解决高比例的分布式光伏用户并网发电伴随产生的电压双向越限、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超标、三相不平衡等问题,南安市供电局选取翔云镇的4个台区为试点分别配置储能子系统,建设台区型微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时代星云为该项目提供的4套50KW/62.7K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助力实现台区分布式光伏电能100%就地消纳、电压质量100%合格、台区弹性增容14.3%、供电可靠性提升11.4%,并解决重要负荷的短时保供电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产业园区
1、上海某产业园内企业厂房屋顶铺设了大量光伏板,所发电能除了供应园区负载的消耗,仍有大量盈余无法消纳。并且由于光伏发电存在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对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时代星云500KW/1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将分布式新能源、智慧储能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集为一体,具备并离网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可实现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优化电能质量、削峰填谷,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2、浙江某科技企业工厂在产品下线测试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盈余电能,由于这部分电能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无法直接提供给厂区负载使用。
时代星云提供的500KW/1MWh零碳工厂储能解决方案根据厂区的运营特点,采取了谷电和氢电两种运行模式,达到充分利用盈余电能、削峰填谷、节约园区用电成本的目的。
3、广东某科技工厂生产纳米级材料,若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遇到限电措施,会导致工厂停产造成损失。
时代星云提供的2MW/5.4MWh工商业储能系统,可在停电期间作为备用电源,为重要设备持续供电,并改善厂区电能质量;还能够根据当地峰谷电价差执行“削峰填谷”策略,降低用电成本。
(三)快速充电基础设施
储能系统与光伏车棚、快速充电、智能监测系统组成“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可存储光伏绿电,实现就地消纳,还可以执行“削峰填谷”策略提升运营收益。
储能系统功率可有效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峰值需求,平滑峰值功率,减少配电设施增容改造的初期投资。
“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解决方案可有效支撑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已在上海、武汉、西宁、贵阳、福州、宁德、宜宾、深圳、东莞、苏州、常州等地得到应用。
(四)海上应用
1、海岛微网
福建某海岛距离大陆最近点20多公里,仅由一条10千伏海缆供电,遇到台风季节及海缆检修期间,无法保障岛上居民的持续可靠用电。利用常规燃料机组供电,不但燃料运输困难,还会给海岛生态环境带来污染。
时代星云2MWh液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采用IP67防护等级设计,可以在海岛“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中稳定运行。
相较于传统的风冷解决方案,液冷系统降低能耗20%,节约占地40%,可有力支撑供电持续性,降低储能系统在海岛崎岖地表情况下的选址建设难度。
液冷储能系统结合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共同组成“风光储”微电网,为海岛提供了第二电源点,保障岛上居民的持续可靠用电,为海岛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2、海上渔排
福建省宁德市共有养殖户近5万户,渔业养殖网箱约120万口,约30%的近岸养殖户通过从岸边拉电缆方式进行供电,存在电缆投资及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低和违规转供电加价和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
约50%的养殖户使用“光伏+储能”的方式用电,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体积大、输出功率小、安全隐患大、污染环境等问题;剩余20%的养殖户则为柴油机发电或无电的情况。
时代星云290KW/225.6KWh储能系统结合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可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
预计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28万千瓦时,通过电能替代可减少碳排放约243.6吨,在有效提高海上养殖项目的供电能力的同时,推动了养殖产业绿色低碳升级。
(五)偏远地区
三坝纳西族乡,属于高海拔小水电供电的偏远地区,受普达措国家公园、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生态红线制约,电网建设困难,此前仅通过电站近区35kV单电源长线路供电。由于当地用电负荷分散且密度低,故电压问题突出,供电可靠性低。
时代星云0.73MW/1.8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与水电机组、光伏发电、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负荷检测和微网潮流管理系统整合组成小型发配电系统,为三坝乡提供了重要的备用电源,确保在单一主供电源故障停电情况下,微网仍能持续供电,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为高海拔小水电供电、环保限制地区提供了能源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
储能产业交流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