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在能源市场和电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而言,储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其发电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提高其电能的利用率和稳定性,促进其发展和推广。随着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储能技术的需求和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储能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可以说储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的风口。
作为能够平抑新能源波动性,与风电光伏结合最紧密的电化学储能,在“双碳”背景之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界一反常态地唱衰储能,在某新能源企业高管看来其实是在释放某种信号:“国家层面上觉得,储能被炒得过热了,是时候借专家之口泼冷水,让行业降降温了。”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资本市场对储能的信心也严重不足,有关“储能本轮投资周期已经结束”的声音不绝于耳。“原来不少投资公司承诺的一些钱,现在都开始缩水了。”某头部新能源企业高管还记得去年储能市场有多么狂热:“只要包装个概念,然后拉三五个人马,投资人一看还行,基本上就给打钱了。”
过去两年间,储能赛道的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电站强配储能的政策,为早期市场创造了刚性需求。业内人士把2022年称为电化学储能的“元年”。据咨询机构InfoLink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142.7GWh,同比2021年出货量46.9 GWh大幅增长204.3%。
强配政策驱动下的储能市场,本该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少人感慨:“有些人之前过分夸大了储能在电力系统发挥的作用,扬言一年就能创造几百吉瓦的需求,一下就把大家的预期给涨起来了。”
于是,在去年市场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储能厂商普遍对未来的市场怀揣憧憬,大规模扩产成为上游的主旋律。
以成本占比最高的储能电芯为例,不少头部厂商与崭露头角新锐都在供给侧加大力度,大举投资扩产。今年初,产能一下子突然就冒出来很多,造成了严重过剩的局面。
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兆瓦时,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三成都不到。
此外,当下储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错配,还有一大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在电网系统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调度系统和优化系统还不够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还无法解决新能源和储能并网之后,大规模控制和管理的问题。
此次储能热潮最大的弊病就是盲目。诸多企业看到储能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和碳中和在其中的重要支柱效果后,纷纷选择跨界。“但凡和能源电力沾边的企业,都在做开拓,或者构建队伍去做储能业务。不论有没有足够的基础和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反正都先做再说。”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跟风,选择一家储能专业设备商,国有品牌,安全、品质、售后皆有保障。
价格战,是行业内卷式混战的明显特征之一。今年以来,多数储能企业不惜以利润下滑甚至是由盈转亏为代价,普遍奉行低价策略。正常情况下,储能电池的毛利是15%-20%。以两小时的储能系统为例,行业平均价格是1.3-1.5元/wh。能投到0.9元/Wh以下,几乎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
这也是为什么,诸多电芯厂商宁愿出让电池全部毛利,哪怕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也要投标、竞标的原因。
某储能公司就公开宣布,到今年年底,该公司生产的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同时宣布对产品质量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质保,该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电池价格降到了0.7元/Wh以下。
随着产能过剩,储能行业竞争加剧,今年9月储能电池的报价已接近0.4元/Wh;储能系统报价也已经跌破1元/Wh。相关数据显示,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已低于0.9元/Wh;0.5C直流侧最低报价为0.66元/Wh。
中电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新能源配储利用系数仅为6.1%。大量的储能设施处于闲置状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注重储能的安全性。
眼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尚未完善,终端储能项目的盈利性还无法得到保障。相关数据表示:
从今年开始,源网侧和发电侧储能从小额零星采购,向大规模框架协议采购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储能项目从过去的强配向集中式的共享储能发展,单体规模越来越大。如此一来,距离储能赛道从混乱到有序,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未来,另一项技术将迎来发展,那就是V2G (电动汽车入网技术)。11月“新能源+储能”进入现货市场的文件表示:未来会形成“锂电大储+锂电小储+V2G”。
25-26年开始就会再度迎来热潮!其中涉及因素颇多,就不一一详说。而储能市场大概率会是以下局面:
-
虚拟电厂、现货市场初步成熟,储能行业“锦上添花”
-
真正开始科技迈大步,技术不断进化创新,完善设备性能
-
国家逐渐退补,政策导向转化为市场导向
-
储能开始走向运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
最后,留一个悬念吧,你认为储能还能再火几年?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无恶意引导,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选择储能专业设备,就选专业电芯制造商;
国有大品牌,品质有保障
(浙江双鹿福辰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商及低碳方案解决商
跨越维度
筑造通往未来的绿色之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浙江双鹿福辰智慧能源有限公司):2024年,未来的储能行业能有多火?